公司新闻
公司新闻发布时间:2025-01-16 04:55:16来源:爱游戏最新官网入口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教育医疗到产业高质量发展,自2012年起,中南大学以“江华需要、中南作为”为理念,一批批中南大学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相继奔赴大瑶山,发挥优势倾注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通过教育帮扶、健康帮扶、产业帮扶、科技帮扶、文化帮扶、驻村帮扶等形式,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帮助当地提高“造血能力”,用踏实的步子为当地群众辟出一条奔往小康的“登山路”。
如今,江华瑶族自治县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屹立在湘南大地,绽放出璀璨光彩,蝶变为“民族地区发展强县”。
在江华高新区的湖南丰辉电机生产车间内,无刷电机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中,从流水线下来的成品电机印上激光标签后,整齐放入包装盒封箱。这批无刷电机是用在零重力太空舱按摩椅上的核心部件,每一台按摩椅需要15个以上的电机,而丰辉的无刷直流电机正是全国按摩器材电机领域的“隐形冠军”,占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
江华的电机产业从最初的交流电机,到曾大范围的应用的直流有刷电机,再到如今蒸蒸日上的直流无刷电机,电机技术在不断演进与发展,这需要企业有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跟进研发。在此过程中,丰辉电机与中南大学于2020年结成产学研合作基地、校企合作联合人才教育培训基地,联合成立电机理论和创新实验室攻关电机关键技术,对电机结构设计、无刷电机控制电路设计及工装模具、生产组织、管理模式等进行优化。
“成功申报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三项,新开发的节能无刷电机比市场同种类型的产品输出效率提高2%,成本降低3.5%,仅2023年这款电机就实现了约3400万元的产值。”说起跟中南大学的合作点滴,丰辉电机首席财务官龚仲辉感慨良多:“如果不是有中南大学定点帮扶江华的契机,与中南大学合作的可能就不是我们丰辉电机了。那么,后续的科学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市场拓展的过程就要艰难得多。”
不仅是丰辉电机,2021年湖南国梦科技在江华成立,主要为电机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做来料加工,企业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足,抗风险能力弱。江华主动联络对接中南大学和国梦科技,后公司选定“一种低噪音直流无刷电机”发明专利进行成果转化,生产出高效低噪音的直流无刷电机,企业快速实现转型升级。
为帮助江华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激发科技创新“新动能”,中南大学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成立中南大学“三高四新”战略研究院江华研究基地,建立省级液晶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显示材料与器件产学研基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推动江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采取人才共建模式,每年有针对性举办各类培训,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累计为江华培训各类人员2万余人次。此外,中南大学还依托庞大的校友资源,在江华与校友企业家之间“牵线搭桥”,形成招商引资强大磁场,实现校友致富与江华发展的双向奔赴。近年来,先后在各地校友会活动中帮助江华招商引资50余次,成功引进项目20余个。
初冬时节,走进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大圩镇长山村,吊瓜种植基地内一个个色泽金黄、圆润饱满的吊瓜挂满枝头。村民们正趁着晴好天气进行采摘作业,他们在瓜架下来回穿梭,轻轻一拧,一个个拳头大小的吊瓜便稳稳收入囊中,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今年总共种了170亩,亩产量300多斤,一亩地收益在2000元左右。”长山村吊瓜种植户李杰说,“往年我们种传统作物,收入不高。现在有了中南大学专家指导,我们种起了苦茶和蔬菜,秋冬季节收获吊瓜,收入翻了好几番!”
通过中南大学九年驻村帮扶,长山村构建起了“山上茶叶,山下果蔬”生态产业发展模式,打造600亩苦茶生态种植示范园、320亩中南大学蔬菜直供基地、170亩吊瓜种植基地,打造“长山红”“长山青”等自有农副产品品牌,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5万元。
中南大学汇聚“中南之力”,做强农业产业“土特产”。通过持续加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帮扶力度,帮助引进蔬菜、茶叶、食用菌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链专家服务团队,打造品牌形象。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建设,扶持湖南瑶珍粮油等20余家龙头企业。扎实推动江华苦茶规模化发展,帮助制定《江华瑶族自治县茶叶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同时,紧紧围绕“帮销、促产、疏浚、解困”四大功能,聚焦“生产端、运输端、销售端”持续发力,深挖消费潜力,推动以销促产,激发县域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形成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学校、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消费帮扶模式,让更多消费者从“头回客”变为“回头客”,助推江华瑶族自治县乡村全面振兴。
2022年8月,患者刘某因突发头痛头晕2小时,病情加重伴意识障碍1小时入住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脑干出血,病情危重。医院紧急连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及重症医学科的专家团队远程会诊指导,经全力抢救,患者转危为安,为患者节约10余万元。
为破解江华基层医疗水平差、患者就医难问题,中南大学结合实际陆续帮助江华搭建起“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建立起绿色健康通道。从此,江华的患者无需跑到上级医院,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三甲医院医疗服务,切实提升区域医疗水平、拔除因病致贫返贫“穷根”。
“11年来,中南大学组织协调55批次539名医疗专家来医院驻点、指导、培训和义诊,涵盖29门学科,从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医疗技术、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医院进行了全方位的帮扶指导。”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杨善君介绍。目前,医院副主任医师以上医生均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生建立了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随时请教问题、交流业务,医院医疗管理人才、业务人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全院整体综合实力、医疗服务水平都新上一台阶,瑶山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也得到有效缓解。“原来患者一有大病重病,就往桂林、郴州和一线城市医院跑,现在是越来越多周边县区的患者选择在我们这里就医。”杨善君说。
应地方所需,尽学校所能。中南大学驻江华瑶族自治县工作队队长、县委常委、副县长曹斌表示,接下来还将侧重发挥高校的教育、科研、人才资源优势,对江华开展多方位的帮扶,为激活江华发展“一江春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助推江华瑶族自治县成为“民族地区发展强县”,书写一段校地合作、共谋发展的佳话。
本网所刊登的各种新闻、信息及专栏资料均由永州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传播、更改或建立镜像!
投稿邮箱:新闻报料 监督反馈电话: 广告招商:常年法律顾问:湖南(人和人)永州律师事务所咨询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从教育医疗到产业发展,自2012年起,中南大学以“江华需要、中南作为”为理念,一批批中南大学的领导和专家学者相继奔赴大瑶山,发挥优势倾注人力、物力、财力和智力,通过教育帮扶、健康帮扶、产业帮扶、科技帮扶、文化帮扶、驻村帮扶等形式,用实实在在的举措帮助当地提高“造血能力”,用踏实的步子为当地群众辟出一条奔往小康的“登山路”。
如今,江华瑶族自治县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姿态,屹立在湘南大地,绽放出璀璨光彩,蝶变为“民族地区发展强县”。
在江华高新区的湖南丰辉电机生产车间内,无刷电机生产线正在紧锣密鼓地生产中,从流水线下来的成品电机印上激光标签后,整齐放入包装盒封箱。这批无刷电机是用在零重力太空舱按摩椅上的关键部件,每一台按摩椅需要15个以上的电机,而丰辉的无刷直流电机正是全国按摩器材电机领域的“隐形冠军”,占国内70%以上的市场份额。
江华的电机产业从最初的交流电机,到曾广泛应用的直流有刷电机,再到如今蓬勃发展的直流无刷电机,电机技术在不断演进与发展,这需要企业有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跟进研发。在此过程中,丰辉电机与中南大学于2020年结成产学研合作基地、校企合作联合人才培养基地,联合成立电机理论和创新实验室攻关电机关键技术,对电机结构设计、无刷电机控制电路设计及工装模具、生产组织、管理模式等进行优化。
“成功申报发明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三项,新开发的节能无刷电机比市场同类产品输出效率提高2%,成本降低3.5%,仅2023年这款电机就实现了约3400万元的产值。”说起跟中南大学的合作点滴,丰辉电机财务总监龚仲辉感慨良多:“如果不是有中南大学定点帮扶江华的契机,与中南大学合作的可能就不是我们丰辉电机了。那么,后续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市场拓展的过程就要艰难得多。”
不仅是丰辉电机,2021年湖南国梦科技在江华成立,主要为电机龙头企业做来料加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够,抗风险能力弱。江华主动联络对接中南大学和国梦科技,后公司选定“一种低噪音直流无刷电机”发明专利进行成果转化,生产出高效低噪音的直流无刷电机,企业快速实现转型升级。
为帮助江华提升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激发科学技术创新“新动能”,中南大学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成立中南大学“三高四新”战略研究院江华研究基地,建立省级液晶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显示材料与器件产学研基地、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协作研发中心,推动江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采取人才共建模式,每年有明确的目的性举办各类培训,组织专家团队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累计为江华培训各类人员2万余人次。此外,中南大学还依托庞大的校友资源,在江华与校友企业家之间“牵线搭桥”,形成招商引资强大磁场,实现校友致富与江华发展的双向奔赴。近年来,先后在各地校友会活动中帮助江华招商引资50余次,成功引进项目20余个。
初冬时节,走进曾经的深度贫困村大圩镇长山村,吊瓜种植基地内一个个色泽金黄、圆润饱满的吊瓜挂满枝头。村民们正趁着晴好天气进行采摘作业,他们在瓜架下来回穿梭,轻轻一拧,一个个拳头大小的吊瓜便稳稳收入囊中,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
“今年总共种了170亩,亩产量300多斤,一亩地收益在2000元左右。”长山村吊瓜种植户李杰说,“往年我们种传统作物,收入不高。现在有了中南大学专家指导,我们种起了苦茶和蔬菜,秋冬季节收获吊瓜,收入翻了好几番!”
通过中南大学九年驻村帮扶,长山村构建起了“山上茶叶,山下果蔬”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模式,打造600亩苦茶生态种植示范园、320亩中南大学蔬菜直供基地、170亩吊瓜种植基地,打造“长山红”“长山青”等自有农副产品品牌,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55万元。
中南大学汇聚“中南之力”,做强农业产业“土特产”。通过持续加大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帮扶力度,帮助引进蔬菜、茶叶、食用菌等农业优势特色产业链专家服务团队,打造品牌形象。积极地推进农业现代化产业建设,扶持湖南瑶珍粮油等20余家有突出贡献的公司。扎实推动江华苦茶规模化发展,帮助制定《江华瑶族自治县茶叶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
同时,紧紧围绕“帮销、促产、疏浚、解困”四大功能,聚焦“生产端、运输端、销售端”持续发力,深挖消费潜力,推动以销促产,激发县域发展内生动力,推动形成以市场机制为主导,学校、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消费帮扶模式,让更多消费者从“头回客”变为“回头客”,助推江华瑶族自治县乡村全面振兴。
2022年8月,患者刘某因突发头痛头晕2小时,病情加重伴意识障碍1小时入住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诊断为脑干出血,病情危重。医院紧急连线中南大学湘雅医院神经外科及重症医学科的专家团队远程会诊指导,经全力抢救,患者转危为安,为患者节约10余万元。
为破解江华基层医疗水平差、患者就医难问题,中南大学结合实际陆续帮助江华搭建起“互联网+医疗健康”平台,建立起绿色健康通道。从此,江华的患者无需跑到上级医院,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省级三甲医院医疗服务,切实提升区域医疗水平、拔除因病致贫返贫“穷根”。
“11年来,中南大学组织协调55批次539名医疗专家来医院驻点、指导、培训和义诊,涵盖29门学科,从医院管理、学科建设、医疗技术、人才教育培训等方面对医院做了全方位的帮扶指导。”江华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党委书记杨善君介绍。目前,医院副主任医师以上医生均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医生建立了常态化沟通联系机制,随时请教问题、交流业务,医院医疗管理人才、业务人才整体素质显著提升,全院整体总实力、医疗服务水平都新上一台阶,瑶山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看病远”的问题也得到一定效果缓解。“原来患者一有大病重病,就往桂林、郴州和一线城市医院跑,现在是慢慢的变多周边县区的患者选择在我们这里就医。”杨善君说。
应地方所需,尽学校所能。中南大学驻江华瑶族自治县工作队队长、县委常委、副县长曹斌表示,接下来还将侧重发挥高校的教育、科研、人才资源优势,对江华开展多方位的帮扶,为激活江华发展“一江春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水,助推江华瑶族自治县成为“民族地区发展强县”,书写一段校地合作、共谋发展的佳话。